注册
手机扫码注册
x
当前位置: 首页 > 慈善人物
慈善文化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谢树坤: 25年如一日守护引岗渠的耄耋老人

发布日期:2025-08-07

        2025年4月4日早晨6点,石家庄市人民广场展览场地上,一位耄耋老人正组织人员将刚从鹿泉区运来的《引岗渠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图片展牌,按序号一一布置到位,晨练和闻讯而来参观的市民纷纷驻足观看,吸人眼球的图片透视出的引岗精神让人赞叹不已,不少人还留言写下观后感,“引岗渠老照片背后故事”展览取得了圆满成功,这位组织者就是被誉为“25年如一日守护引岗渠的耄耋老人谢树坤”。也是《水从柏坡岭下来》一书发起作者和《河北引岗渠》网站主编。
          一、著书立传、留存珍贵史料
       谢树坤是鹿泉区李村镇小壁村人,1941年出生,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师范毕业,历任队办教师、“四清工作队借干”、村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县(鹿泉区)工商局长。1996年5月,从工商局长位置退下来之后研读《曾国藩》,历经四年时间出版《曾国藩日记选注》和《曾国藩家书选注》两本书。
       谢树坤出书的消息不翼而飞,许多人鼓励他再接再励,应该给《引岗渠》著书立传。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觉得写引岗渠是个大事儿,引岗渠的源头是岗南水库,故得名“引岗渠”。从1969年至1974年“砸锅卖铁战引岗”艰苦鏖战五年,引来一渠水,换得万担粮,彻底解决获鹿(鹿泉)的用水问题,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人民生活大提高,鹿泉实现大“蝶变”,应该在历史上留下一笔。2000年下半年,他豪情满怀地迈出撰写《引岗渠》的坚实步伐。
          为了写好这本书,谢树坤到档案局查阅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在获鹿、元氏、平山三个县,采访曾经参加过引岗战役的干部和民工,在老人们一段段的回忆中,一声声惊天动地的开山号子似乎又回荡在耳边,一场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情景似乎又展现在眼前。谢树坤还多次到山东、河南了解引岗工程的科技含量和工程的艰巨性,看着逶迤蜿蜒的红旗渠,谢树坤思绪万千,他觉得引岗渠就是红旗渠的兄弟篇,引岗精神太需要传承和发扬了。
几个月下来,谢树坤跋山涉水,先后采访了许多曾经战斗在引岗第一线的领导和群众,查阅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当看到时任县委书记缑增福、副书记杜英杰等领导拉着小拉车往工地送水泥、送料石的资料照片,让他激动万分;引岗渠施工团副团长史永计的战友指着干部民工斗沥水、战塌方修建隧洞的老照片,讲述史永计壮烈牺牲的情景让他泪眼连连;看着一张张老照片,会战冶河渡槽的烈士贾洪亮为排除托架故障,壮烈牺牲的场面出现在他的面前。在引岗渠施工艰难的日子,石井乡栈道村民工把自己家卖猪的50块钱,拿到了工地;山尹村镇山尹村民工把自家准备盖房的木料送到了工地。一桩桩一件件英勇事迹,犹如放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面对他们刚毅的姿态和视死如归的眼神,谢树坤为他们的精神所折服。
          春去秋来,不知不觉中两年过去了,谢树坤采访了上百名引岗英雄,采访记录和收集资料上百万字。采访记录是简要的,每天采访回来,趁着脑海里印象还深,不管多晚,他都要把采访内容及时的在电脑上整理好,防止遗漏,他说这也算是引岗精神的一种体现吧。他几次把整理好的资料打印出来送给当事人审阅,并及时修改补充,确保所写内容客观真实,经得住历史的推敲和验证。
          2003年,饱含深情的初稿成型了,谢树坤的老朋友时任石家庄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张书亭掂着厚厚的初稿,大喜过望,倾情参与修改润色,并邀请朋友远冰等同志参加修改。三位年龄相当、兴趣相投的老人为这本书走到了一起,并进入了艰辛的修改阶段。为了给这本书起一个朗朗上口又寓意深刻的书名,三位老人仔细琢磨,反复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决定给这本书定名为《水从柏坡岭下来》,既贴切自然不直白,又隐喻了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三位老人为了出精品,逐字逐句的推敲,甚至重新采访补充材料,这样反反复复地修改,又是4年过去了。
          时间来到了2007年,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水从柏坡岭下来》终于要脱稿出版了,三位作者请时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尧山壁为此书作序,尧山壁在序中这样写道:引岗渠跨山越水,工程浩大,如果放在今天施工,应该算得上是国家级重点工程了。三位作者都是儿孙绕膝,六十出头的人了,如果不是对文学的痴迷,对引岗渠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不会自找苦吃,啃这个大块的硬骨头。
          寄托着一代人情感的引岗渠就要出书了,他牵动着众人的心,石家庄市水务局和鹿泉区水务局筹措专款支持出书,鹿泉区工商局、档案局,石家庄市引岗渠管理处等单位更为写书出书提供了许多便利。《水从柏坡岭下来》这本书是鹿泉人民和上级有关领导、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心血的结晶,也是谢树坤流着眼泪写出来的,看了这本书后很多人也都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人们都说十年磨一剑,谢树坤用六年的时间书写引岗渠,完成了鹿泉人民的一个心愿,20多万字记载了沉甸甸的历史,书写了引岗人的情怀。送给母亲一条河,河水来自西柏坡,献给母亲一腔血,热血来自儿心窝。清汪汪的一渠春水,在谢树坤的笔下热血奔流,他涌动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引岗精神。《水从柏坡岭下来》所散发出的是当代愚公的风采,必将激励鹿泉儿女谱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二、建馆存史、弘扬引岗精神
          谢树坤在编撰《水从柏坡岭下来》期间,他同石家庄市引岗渠管理处合作开发了《河北引岗渠》网站,自任主编,深度发掘引岗文化。他的名气越来越大,2012年在鹿泉区全面开展各村写村志行动中,他主动请缨和村“两委”想法不谋而合,自此他担任起《小壁村志》的主编,在编写过程中,他从区关工委主任安明法推动建设“村史馆”中深受启发,他感到只有复制这种做法,才能要继承保护引岗渠的珍贵史料,只有走建馆存史的路子,方能日久弥坚,“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终于下定决心,2015年11月把老宅命名为“清水河文苑”,说干就干,他邀请书法家把写得“清水河文苑”五个字,雕刻在匾额状大理石上,安装在门楣上,以此示意,这个引岗文化活动室要办好,要长期办下去。他的这座老屋是1984年盖得最早的“套套屋”,为了适应公用,拆出不必要的隔断,把不整齐的水泥地面拆除铺上地砖,重新换了门窗,每个屋里按上冬夏两用空调,北屋正房成为宽敞明亮的三间教室。东屋做为电教室、仓库和厨房。拆除猪圈,修建沼气池,修成男女厕所。植树栽花,屋顶拆除石棉瓦,铺装彩钢瓦,使之成为一个美丽的小院。随着工程的圆满收尾,以宣传引岗精神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接二连三在文苑开展,国家、省、市、区(县)各级书画家纷至沓来。鹿泉区民间组织“太皓艺术研究会”将此作为活动基地,清水河文苑声名鹊起。2016年鹿泉区关工委正式在清水河文苑挂牌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工作室。
          清水河文苑旨在宣传引岗精神。谢树坤将开展活动中征集和多年来积累的引岗书画作品300多件进行装裱,在全区中学和部分小学巡展,几年来,在全区25所中小学宣讲引岗渠的红色故事。
          谢树坤主办的清水河文苑如鱼得水,主动融入到乡村振兴之中,他的老宅小院西墙原是一面墙,村“两委”和他的想法再次不谋而合,计划做成小壁村旧址文化墙,2019年鹿泉区宣传部批准这一项目,支持资金叁万元。当准备施工时,他考虑到墙要承受大理石面的重量,为安全起见,拆除原来的围墙,加宽地基,浇筑地梁和防震柱以及顶部的钢筋水泥梁河出沿,混成一体,自掏腰包虽然增加投资两万四千多元,但保证了安全夯实了基础。
          随后,他又扩大战果,挖掘门洞文化,过去农村一些有文化的家庭,在门洞白墙上写格言,不经意间传承正能量。清水河文苑邀请书画家来村里,根据自愿的原则,为村民用墨汁写格言、诗词、语录几十家,当时八十多岁的李喜琴回忆年轻时唱过的《妇女解放歌》,邀请书画家写在自家的门洞里,有的写上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也有的写了《神童诗》中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等,为营造全村文化振兴做出一份贡献。
          三、以史育人、关心下一代成长
          自古以来,以史育人就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用历史这本“教科书”学好人生这门课。谢树坤主动创新,努力将学引岗精神激发出的热情转化成现代教育的成果。
          近年来,他以弘扬引岗精神为主基调,无偿为少年儿童开设书法课和武术课,全年每周六上午上课,教孩子们书画、武术和思想教育。开始由村里的老师教授,随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邀请太皓艺术研究会的书画、武术老师来上课。以沿村武术精英石书英为代表的武术团队主动前来助阵。因为多种原因淘汰率很高,要求参加的学生也多,就采取半年招一次生,疫情前学生保有量达到一百多人,现在保有量四十多人,不光是小壁村的,还有周围其他村的。武术训练场地小院里不适应之后,扩大到村里的舞台,为了训练安全,仿照宜安镇宜安村县级舞台标准铺装木地板,再铺泡沫垫,近百平方米舞台,并对顶棚彩钢瓦进行更换。还购置了武术器材和服装。书画教室扩大到村委会办公楼东头阴面和阳两面四间房屋,80多平方米。这时升级改造,所有书画室都换成不锈方钢挂书画,书画作品装挂满整个教室,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里的学生,在“崇文尚武,厚德重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氛围中学习,培养爱党爱国爱家乡信念越来越坚强。十年来,清水河文苑培养了一批批学有所长的学生,学书画的学生有的考入书画专业大学深造,练武术的学生,可以有组织的参加集体演出,参加省市比赛得金牌一百多块,清水河文苑成为唯一的无偿教育学生的民间机构。
          清水河文苑利用每年3月25日引岗济冶通水日,11月15日引岗渠全线通水纪念日,邀请有关部门和有关同志,开展纪念活动,从而将引岗渠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2024年后半年,谢树坤自费2.8万元出版《引岗情》1000册,先后赠送区图书馆、区档案馆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参加引岗渠建设者。
          谢树坤老人在纪念引岗渠通水50周年的活动中,2024年3月25日第一次展览引岗渠书画,自费新装裱书画50多幅(多框装)费用1.2多万元。第二次展览清水河文苑书画家精品,和杨建中引岗渠画作(多为框装)书画作品60多幅,费用1.6多元。第三次完全框装引岗渠老照片38块展牌,156幅照片,并做了不锈钢支架,适合在室外展出,已经在规划展馆、李村大集和清水河文苑小院搞了多次展览,第三次展牌自己动手制版,费用1.1多万元。三次作品不重复,费用3.9 多万元,(不包括开幕式座谈会餐费)。为宣传引岗精神,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被大家誉为“25年如一日的守护引岗渠的耄耋老人”。2025年4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授予“感恩奋进、双争有我——2025年1-3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的荣誉称号。

(供稿:石家庄市鹿泉区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