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手机扫码注册
x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观察
新闻中心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志愿者团队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2020-06-23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百姓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不断高涨,政府各部门和民间的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参与社会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广,志愿者已经成了一个涵盖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次、有上亿人参加的庞大群体,到目前为止,全国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1.6亿人。如何改进志愿服务工作、用好这支力量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廊坊市的一个民间“微信群”(廊坊爱心公社)成长为市先进志愿服务组织,并被民政部直管的全国性志愿服务组织——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认可,在廊坊设立“廊坊爱心公社阳光使者驿站”,该驿站对志愿服务进行了探索实践和剖析,廊坊爱心公社创始人和组织者、阳光使者驿站负责人结合几年的工作,从基本情况、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四个方面,谈谈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粗浅认识与思考。

        一、“廊坊爱心公社”创建的基本情况

“廊坊爱心公社”是由共产党员翟雪峰出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公益事业的热爱,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利用工余时间,于2017年5月28日创建的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民间微信群——“廊坊爱心公社”,后经批准注册成志愿服务组织。三年来,“廊坊爱心公社”从十几人、几十人的民间微信群,发展到包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在内的316人的志愿者团队,志愿者注册率高达72%。从简单的捐款捐物、纪念日公益活动,到组织规模性的精准扶贫、捐资助教、抗击疫情,从以“快乐他人、充实自己”为己任的个人良知,到形成以“博爱付出、奉献社会”为宗旨团队理念,在创建志愿服务的领域创出了一条新路。在精准扶贫方面,2017年11月,把筹集到的资金、几十件新羽绒服、新毛毯和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送到永清县起村,精准帮扶32户贫困家庭。2018年4月,发起全市学龄前贫困儿童教育救助活动,筹集到的92718元爱心款第一时间交到市慈善总会,开具发票。并自筹车辆、额外购置书包文具和部分粮油食品,驱车数千里、冒着酷暑,利用三个月中双休节假日,走访了7个区县、50个自然村,把爱心款逐一送到贫困家庭手中,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了解每一户家庭的贫困情况,鼓励孩子们刻苦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托起了56位建档立卡学龄前贫困儿童的希望。2018年9月,得知一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急需危房改造,又筹捐5000元交到了贫困户手中。2018年12月,驱车远赴国家深度贫困县张家口张北县,送去筹集到的400件新衣服和学生文具。2019年10月,积极参加中华慈善总会发起的“振兴美丽乡村、关注饮水安全、倡导节能环保”公益惠民活动,将净水机、太阳能灯无偿使用项目引入廊坊,支持贫困乡村发展。在捐资助学方面,2018年至今,在团队发起“一对一”精准帮扶贫困优秀生至高中毕业活动,到目前为止,已经帮扶16位优秀困难学生,成为促进廊坊社会和谐发展的城市文明符号。在抗击疫情方面,疫情初期,率先发动引领爱心人士近7万元及防护用品捐赠给了中华慈善总会等慈善组织。疫情期间,主动联系外省两家爱心企业,将8万元医疗物质无偿引入廊坊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组织团队成员购买食品,率队分别到第三医院、市医院慰问医护人员及两处卡囗人员,助力廊坊抗击疫情。这些活动既宣传普及党的扶贫政策,又有效补充了政府部门人力、经费等的不足,志愿服务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二、三年探索实践的主要经验

    “廊坊爱心公社”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由民间微信群向国家一级志愿服务组织直属团队的转变,被全国发行的《中国社区报》以《一个微信群、温暖一座城》为题进行了报道。通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适应发展、提升素质,科学管理、优配资源的探索实践,为志愿者团队的创建积累了经验。

    (一)“活动围绕中心,务实服务大局”是志愿服务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2017年“廊坊爱心公社”成立之初,恰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公社的组织者凭着党员的初心使命和对新时代的感悟,在取得廊坊市文明办和廊坊市民政局的支持下,一年一个主题,开启了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历程。从精准帮扶(2017年)、扶贫扶智(2018年)、“一对一”扶困助学(2019年)、抗议捐助和“美丽乡村”建设(2020年)。

    (二)“适应时代发展,提升队伍素质”是保证志愿服务质量的基础。为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升社员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公社创始人翟雪峰筹资租下了廊坊市广阳区第五大街画家村的一个房间(被社员称为“爱心小屋”)作为公社的学习培训基地。社员们在这里学习十九大报告、学习《志愿服务条例》、学习总书记鼓励志愿者的讲话、观看《焦点访谈》了解全国志愿服务动态,在这里新社员通过荣誉文化墙了解公社发展历史、交流服务体会。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志愿者的系列讲话,梳理编辑成《习近平用这些话鼓励广大志愿者》,在微信群中发给每一位社员。通过学习培训使社员志愿者在精神和理论层面得到了提升,形成了“弘扬慈善,凝聚爱心,阳光社会”的共同愿景。

    (三)“实施科学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是做好志愿服务的有效路径。为防止各地志愿服务存在的流于形式、资源浪费、不好管理、缺乏激励、服务不专业等问题的发生,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廊坊爱心公社”坚持“高起点、高配置”的建社思想,管理机构设置由十几名组织能力强的优秀社员选拔到公社管理委员会,设置若干个副秘书长分管各项具体工作,并设立值班制度。聘请部分社会知名度高、领域专业领军人才、品行优秀、热爱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组成公社顾问团,作为管委会的外脑和智库。

        三、志愿服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廊坊爱心公社”三年来在志愿服务实践中遇到并结合各地志愿服务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归纳、梳理、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的热情很高,但持续性不足。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每次项活动完成后,统计的都是参加人数、时长、社会效果等具体活动本身的“事”,而忽略了实施志愿服务的主体的“人”,虽然参加的人数较多,但由于关注度不够、激励机制缺乏,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持续性有所下降。

    (二)志愿服务的方式单一,仍存在形式化。受传统思维和习惯影响,组织形式注重宣传效果、彩旗横幅、记者拍照、声势浩大,专业技术人员上街扫马路、搽栏杆等,存在着“虚功”没“实做”和浪费资源倾向。导致志愿服务行政化、任务化、效果不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的产生。

    (三)志愿服务缺乏资金保障,限制活动开展。“廊坊爱心公社”三年的志愿服务,没要政府财政一分钱,数千里扶贫行程,全部都是自筹资金、自筹车辆、自费用餐,工作艰难,可想而知。不能让“捐助再搭钱”循环往复,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志愿服务发展的“瓶颈”。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志愿服务行动所树立的是高于普通价值观的道德风尚,倡导的是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奉行的是为社会献爱心,为人民办实事,反映的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传统美德。志愿服务行动代表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各族群众要一起努力,志愿者要充分发挥作用,谢谢你们的努力和贡献”,这是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行为最高的奖赏。为更好地推动志愿服务行动开展,结合“廊坊爱心公社”的实践,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弘扬普及志愿服务精神。从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出发,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普及志愿服务精神,不断赋予志愿服务新的内涵,使共和国公民认识到支持、参与志愿服务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有利社会进步。从而形成全社会关心志愿服务事业、支持志愿服务事业的良好氛围。

    (二)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充分发挥教育和宣传部门的优势,全面介绍志愿服务的深刻内涵和历史意义,引领更多的人参加志愿服务,创造不同的文化行为和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城市软实力和竞争力,促进社会力量凝聚和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三)完善志愿服务立法。近年来,志愿服务在我国快速发展,《志愿服务条例》的出台,为我国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志愿服务的实践,不断丰富完善并制定《志愿服务条例》详细的实施细则,明确志愿服务的责任权利义务,对志愿服务实施精细化管理,规范志愿服务运行机制,解决志愿服务领域在资源统筹运作、志愿者角色定位与志愿服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困惑,使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有法律保障。

    (四)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志愿服务本身是义务的,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但要志愿服务制度化、规模化的可持续发展,基本的运行费用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在顶层设计方面予以明确。无私奉献是志愿者的品质,但薪火相传更是志愿服务的内在含义。良好的激励机制对志愿者给予更多的人性关怀和思想激励,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