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手机扫码注册
x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制度
河北省慈善总会资金管理办法

发布日期:2025-02-11

        第一条 为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开展社会救助活动,加强和规范慈善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河北省慈善总会章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会设立财务部,负责本会资金的财务收支核算及财务管理。
        第三条 本会资金分为社会善款和工作经费。包括现金、银行应收款项、债券、股权、外币等货币资金。
        第四条 社会善款的来源和使用。经总会确认接收的货币捐赠资金,总会拥有分配权和处置权,其管理按照“尊重捐赠者意愿,发展慈善事业”的原则,由总会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按制度规定组织实施。
        (一)社会善款的来源
        1.接受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资助和国内外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捐赠。
        2.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各种形式的募捐活动的收入。
        3.公益援助。推动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社会慈善公益援助事业活动的收入。
        4.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收入。
        5.符合《慈善法》规定的其他公益慈善活动的收入。
        (二)社会善款的使用范围
        1.赈灾救助。协助政府开展救灾赈济工作及相关费用;分配、调拨境内外通过本会捐赠的赈灾款物;组织生产、储运、发放救灾物资及相关费用;抚慰救灾勇士。
        2.扶贫济困。围绕扶助弱势群体,开展安老、抚孤、助残、助医、助学等各种慈善救助活动。
        3.公益援助。参加和推动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社会慈善公益援助事业;组织热心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公益活动。
        4.助力乡村振兴。协助政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5.兴办与本会宗旨、业务相关的经济实体。
        6.加强与国内外慈善公益机构和会员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及慈善援助活动。
        7.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的慈善活动。
        8.符合《慈善法》规定的其他公益慈善活动。
        (三)社会善款的使用原则
        1.必须符合本会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
        2.捐赠人已确定捐赠意向的,应严格按捐赠人意向落实,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改变捐赠用途、地点和金额的,须由经办部门负责人根据总会资金审批流程的标准规定,报相关领导批准后,专人联系捐赠人,经捐赠人同意并出具书面确认文件后,方可更改捐赠用途、地点和金额。
        3.接受境外慈善捐赠、与境外组织或个人合作开展慈善活动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批准、备案程序。并深入了解捐赠方背景情况,逐项排查风险问题和敏感事项,确保把握政治方向和维护国家利益。
        4.所有社会善款的发放、分配、退款和项目剩余资金处置,均须由承办部门负责人提供相关资料,按照流程报批后实施。
        5.设立专项基金的款项,进行单独核算,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条 本会工作经费的来源和使用
        (一)本会工作经费的来源
        1.依据《捐赠意向书》或《捐赠协议》中,约定捐赠或提取的工作经费;列入网络捐赠的项目,按照相关部门批复的标准提取的工作经费;未约定提取工作经费的社会善款按10%提取的工作经费。
        2.单位和个人会员缴纳的会费。
        3.政府资助。
        4.存款利息收入和资金保值增值投资活动产生的收益。
        5.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慈善活动或其他服务的收入。
        (二)本会工作经费使用范围
        1.日常工作开支。
        2.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研讨交流、表扬奖励、宣传活动等开支。
        3.慈善项目考察开支。
        4.物资的包装、运输、保管等开支。
        5.工作人员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开支。
        6.与本会开展活动有关的其他开支。
                                                                               第六条 会费的来源和使用
        会费来源于本会会员按规定交纳的会费。会员交纳的会费,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原则上用于会员活动开支,如有盈亏,可和本会工作经费一并使用。
        单位、个人会员年度会费指导标准:
        大型企业、慈善团体、副会长级单位,自愿协商,金额不限。
        中、小型企业:1万元/年。
        其他会员单位:2000元/年。
        个人会员:20元/年。
        第七条 资金募集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严格履行接收捐赠手续,及时向捐赠者出具凭证、颁发证书。重大捐赠活动、捐赠款项及善行,要按照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及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为表扬和肯定捐赠组织和人士的善行,直接向本会捐款,或与本会共同开展慈善项目的企业、个人,本会根据所捐款物的数量,分别予以荣誉奖励。
        (一)一次性捐赠人民币5000元(含)—1万元(不含)的,发放荣誉证书。
        (二)一次性捐赠人民币1万元(含)—5万元(不含)的,发放荣誉标志。
        (三)一次性捐赠人民币5万元(含)—10万元(不含)的,发放“乐善好施”铜匾。
        (四)一次性捐赠人民币10万元(含)—50万元(不含)的自然人,发放“慈善家”铜匾。
        (五)一次性捐赠人民币5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发放“慈善企业”铜匾。
        (六)一次性捐赠人民币5万元及以上或等额外币的国内外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还可根据捐赠人的意愿,采取冠名等合作方式设立专项基金,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批准的,从其规定。
        (七)捐赠实物价值符合上述各项的,参照相应各项奖励。
第九条 管理与监督
        (一)财务部配备专业的财会人员,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对本会资金实行独立会计核算,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使用和管理资金。
        (二)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接受审计、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等部门的监督。
        (三)总会有权对资助的项目或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受赠方未按约定使用资金或者有其他违反捐赠协议情况的,总会有权收回捐赠资金,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说明。
        (四)承办部门要对捐赠资金进行全过程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同时保证资料完整齐全、准确规范、及时归档。
        (五)每年向理事会报告财务收支情况,接受会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六)捐赠资金原则上不予退款。如遇特殊情况,须由捐赠人提出合理的书面申请,由接受捐赠的承办部门按流程报批后方可办理退款,退款须原路返回。
        第十条 本会终止前,须在省民政厅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
        第十一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省民政厅的主持下,转给宗旨相同或相近的慈善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二条 本办法经2025年2月10日会长办公会通过并施行。